第(2/3)页 没有统一掌管赋税的衙门,也没有类似于宋朝转运使那样统一负责转运赋税的衙门官吏。 一年到头来,全国上下收缴的两千万两左右的赋税,最终落到户部手里头的,仅有三百万两而已! 虽说地方各州各县各衙门的存留比例占了不少,但到了最后一步上交到京城的时候,竟然还能被各衙门给瓜分一通。 这种极度缺乏计划性,甚至可以说,已经到了‘寅吃卯粮’的财政运作手段,在王迪看来,于国家发展这一块,简直太过拖后腿了。 虽然他学的不是经济学专业,他也知晓在当下的大明朝,不能完全照搬后世的经济运行体系,但历史课本上讲过的‘一条鞭法’,他脑海中还是有印象的。 张居正人死政亡是有点可惜了,但他就不信了,这条政策由皇帝本人亲自颁发执行下去,还能落得个同样的下场? “税赋折银…此举不可行啊,陛下!” 虽然没有通货膨胀或是紧缩的具体概念,但是皇帝的提议,对于多年呆在基层的于谦而言,他认为此举太过想当然。 真要实施了,就凭下面那些人曲解圣意偷奸耍滑的手段,定会落得个百姓得不到实利,朝廷还捞不着太多好处,且各处官场更易滋生贪污腐败这诸多的问题。 到了那个时候,恐怕这大明朝从上至下,也定会陷入好一段混乱时期。 “陛下,要知道,米粮才是一国之本。将赋税全部折以银钱,恐怕容易惹出难以预料的祸乱啊。” 时间太短了,再加上喝了不少酒脑子有点晕乎乎的,于谦也想不出具体哪里不对,但他知道赋税全部折银绝对行不通,也不能大行此举。 “赋税全部折银,迈的步子是有点大了……” 静下心来,考虑到现在实物税占大头的情况下,突然来这么一下,貌似真不大好。 不过王迪并未死心,抿了口小酒,思虑片刻后他继续说道:“米粮照常征收,剩下的那些乱七八糟的徭役,定个清晰明确的条例,统一合并征收银两。” “如若朝廷或是地方州县有需要用人劳工的情况,那就明码标价,花钱雇人,不得行强迫之举。” 言语至此,王迪是越说越来劲,继而对于谦讲出今晚他最终想要表达的意思,“此次班师回朝,朕意欲重新核查大明朝的实际户数,顺带着,清丈我大明朝的每一寸土地……” 第(2/3)页